在長期以白為美的審美觀下,無論性別,皮膚白皙都是一種無形的競爭力,甚至遮瑕了不少缺陷。
道理同樣適用水泥行業,2016年開始起步攀升的價格和利潤正在掩蓋全行業曾經淺顯、普遍的不足之處。而如果行業選擇性失明,僅僅看到高利潤這“一白”,不重視“百丑”恐怕將不利于未來向高質量發展道路的邁進,更不利于從水泥“大國”變成“強國”。
縈繞在頭頂的產能過剩從未消散。產能過剩無疑是2015年將全行業推入深淵的根本原因,彼時,主管部門和行業痛定思痛,下定決定讓行業擺脫產能過剩的困擾。《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建材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指導意見》發布后,行業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兼并重組和去產能之路,如何去產能也被推上了行業輿論中心。
這一現象卻在近些年逐步淡化,2017年底公布的產能置換新規被認為將有利于行業技術進步并達到去產能的目標,但政策一開始就遭到行業不少聲音的反對,這其中不乏業內專家。當然,產能置換也給不少停產多年的企業“死灰復燃”的機會。中部一省份行業同仁就指出產能新規出臺后,不少從2015年開始就停產的生產線,想盡辦法重續生產許可證,最終以高價置換出去。這對停產生產線的有效處置似乎有利,但通過減量置換,又使部分死灰得以復燃,這也成為減量置換受到業內詬病主要原因。
節能降耗不再被熱議。在水泥價格不斷走低的行情下,噸水泥的煤耗、電耗都是企業競爭力的表現。在2016年前后召開的行業性會議上,行業領導者都會將如何降本增效作為重要的議題,時至今日,卻無形中成了水泥價格還能漲多少,行業效益新紀錄在哪里。曾經被行業熱議的陶瓷球便是最好的例子。
“在動輒4、500元的水泥價格面前,每噸水泥節省幾塊錢的電費顯得微不足道。更別提錯峰常態化下,生產時間被壓縮的大前提下,還有多少企業愿意犧牲短期豐厚利益去進行有風險的技改。”一水泥廠生產負責人如是說,“產量成了考核中占比最大的變量,我們也就失去了技改的動力。”
8月,始終默默無聞的水泥因質量問題(涉及教學樓的安全)被推上風口浪尖。隨后全國范圍內開展了質量突擊檢查行動,好在結果并未讓社會失望,除了極個別企業出現問題外,大多數企業產品均在國標要求范圍內。“但是質量達標不代表行業重視,而是生產技藝成熟的客觀作用。目前不少地區都出現嚴重供不應求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還會有多少企業注重水泥質量再提升?”一行業觀察者的擔憂。
”目前國內水泥行業似乎疏忽了水泥品質的再提升,水泥品質只有做好,做穩,水泥生產才有意義。企業應當從下游客戶的需求去考慮。“亞洲水泥(中國)控股公司副執行長兼技術總監張振崑在一次行業會議上公開表示。
人才恐將成為未來制約行業進一步發展的因素。智能化、數字化的推行讓水泥廠人才緊缺的現狀進一步明顯,由于社會觀念、發展形勢的轉變,水泥廠不再是畢業學子的第一選擇。”這其中既有材料學改革的原因,也和水泥行業并未建立一套完善的人才體制有關系。從最近的化驗室調查結果來看,省內不少化驗室人才嚴重匱乏,設施設備也沒有及時更新。“東部一省份水泥行業領導表示。
讓員工享受到企業的發展成果,水泥企業應該當給予員工富有競爭力的薪酬待遇、多通道的職業發展計劃、完善的業績考核評價體系,以及注重內部晉升,大膽使用優秀的年輕人才,從而最大限度地幫助員工實現人生價值。
除了上述部分顯而易見的行業短板,裝備升級步伐緩慢、與混凝土行業之間壁壘等問題同樣亟待全行業重視。“一白”確實能遮“百丑”,但是問題從不會因為被忽視而自我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