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攪拌站與施工單位常爭議的那些事兒
方量
產生原因
(1)混凝土企業計量問題;
(2)混凝土企業在卸料過程的浪費(卸到地上、攪拌車反轉等);
(3)駕駛員偷賣混凝土;
(5)工地挪到其他部位澆筑;
(6)澆筑厚度控制不好,超厚;
(7)在泵車管內存余量多;
(8)混凝土攪拌車卸料時沒卸完就開車離開。
預防措施
為了避免這種爭議,我們建議是在合同簽訂時進行混凝土容重約定,各強度等級的混凝土容重是多少,混凝土攪拌車進入工地由施工單位組織人員進行過磅,也可抽查,抽查過程中發現低于約定偏差值時,所供應的一批混凝土按最低數量進行簽收。若在抽查過程數量無異議,對送貨單進行簽字確認。在澆筑完發現實際用量與圖紙有誤差時,施工單位自己承擔,與混凝土公司無關。
2
強度
產生原因
(1)配合比設計不合理,商品混凝土確實強度不足;
(2)混凝土原材料和工藝控制不穩定,商品混凝土質量波動大;
(3)現場隨意加水,改變水灰比,影響強度;
(4)振搗不密實;
(5)養護不到位;
(6)試件成型不好且不按要求進行養護。
預防措施
(1)控制好進站原材料的質量,對不合格的原材料堅決拒收,確保原材料質量合格穩定;試驗室要加強對配合比的試配進行認證,并隨著季節的變化及時調整配合比,保證強度的富余率;
(2)加強與施工負責人、現場監理人員的技術溝通,并提供商品混凝土使用說明書,杜絕違章作業,規范施工,確保工程質量;
(3)混凝土澆筑后的養護要與施工單位進行有效溝通,按規范執行,不要因為麻煩或增加成本而放棄有效的養護,導致混凝土產生質量隱患;
(4)現場試塊制作混凝土公司派技術員協同工地資料員按《取樣制度》進行規范制作并及時養護,以保證混凝土試塊的強度均勻、合格。
3
裂縫
產生原因
(1)與結構設計及受力荷載有關的:比如超過設計荷載范圍、結構沉降差異、構件斷面尺寸不足、鋼筋用量不足、布筋不合理等;
(2)與使用和環境條件有關的:比如環境溫度、濕度變化、鋼筋銹蝕、沖擊、振動影響等;
(3)與原材料和配合比有關的:比如水泥用量高,水化熱高、摻合料問題(如粉煤灰的含鈣問題)、混凝土配合比不當等;
(4)與施工有關的:比如現場加水、搗實不良,坍落度過大,集料下沉、泌水,混凝土表面強度過低就進行下一道工序、養護措施不當或養護不及時等。
預防措施
(1)設計采用“細筋密布的原則”,局部加強,如跨中、板柱結合處,后澆帶,沉降帶和加強帶等的作用。
(2)配合比設計一定要合理;對原材料要有正確與科學的選擇;針對工程特點、氣候條件、結構設計要求、現場施工狀況進行調整配比等。
(3)施工方面:模板支撐要牢固;混凝土攪拌車運輸到工地停留時間不能過長,以免隨意加水;混凝土振搗要密實;混凝土養護要及時。
4
色差
產生原因
(1)混凝土的原材料色差大,不穩定;
(2)混凝土的坍落度不穩定;
(3)施工操作原因;
(4)模板的原因;
(6)現場養護的原因。
預防措施
(1)水泥。首選硅酸鹽水泥,要求確定生產廠商、定強度等級、定批號,最好能選用同一熟料。
(2)粗骨料(碎石)。選用強度高、5 ~25mm 粒徑、連續級配好、同顏色、含泥量小于0.8% 和不帶雜物的碎石,要求定產地、定規格、定顏色。
(3)細骨料(砂子)。選用中粗砂,細度模數2.5 以上,含泥量小于2%,不得含有雜物,要求定產地、定砂子細度模數、定顏色。
(4)粉煤灰。摻入粉煤灰可改善混凝土的流動性和后期強度,宜選用細度按《粉煤灰混凝土應用技術規范》(GBJ146-90)規定Ⅱ級粉煤灰以上的產品,要求定供應廠商、定細度,且不得含有任何雜物。
(5)外加劑。要求定廠商、定品牌、定摻量。對首批進場的原材料經監理取樣復試合格后,應立即進行“封樣”,以后進場的每批來料均與“封樣”進行對比,發現有明顯色差的不得使用。生產過程中,一定要嚴格按試驗確定的配合比投料,不得帶任何隨意性,并嚴格控制水灰比和攪拌時間,隨氣候變化及時抽驗砂子、碎石的含水率,并調整用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