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及今夏南方洪澇發生以來,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產業為應急搶險、減災救災、重點工程的快速復蘇、助力基建經濟迅速走出困境,不負自己的產業使命,做出了令人點贊的奉獻。2020年1-8月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產業的主營業務收入與利潤都高于去年同期,跑贏了大部分傳統材料產業。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社會正常運行的節奏,世界各國經濟備受沖擊,但中國卻率先吹響了經濟與社會復蘇的號角。大半年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嚴峻考驗、復雜的國際環境變化,以及6-7月南方地區遭遇強降雨天氣甚至洪澇災害,全國上下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我國經濟實現先降后升,經濟運行呈現穩步復蘇態勢,表現出了穩健高效的自我修復能力,令世人矚目。剛剛過去的“國慶”“中秋”期間,包括旅游在內的假日經濟強烈反彈就是很好的例證。
當前,“疫考”還在嚴峻地繼續著。但是中國已經開始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如何堅持以供給側改革為主線,繼續扎實推進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創建新愿景、樹立新優勢顯得格外重要。
2020年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是中國脫貧攻堅決勝之年。在2020年的第四季度,如何審視與期待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的發展,以下五個關鍵詞可以做為觀察之眼。
穩步正增長 半年受疫情影響,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開復工延遲,直到4月底才基本實現全面復工,生產時間較往年減少一個月左右。但是從4月份開始,重點產業生產加速,產品當月產量開始了同比上漲的走勢,行業當月重點經濟指標也已經超過去年同期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消減了一季度疫情的負面影響。之后的幾個月,大型企業及優秀品牌產品大都進入了滿負荷生產的時期。全行業搶時間把由于疫情與洪災帶來的損失降到很低點。
從行業經濟指標來看,上半年規模以上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累計7343.53億元,同比減少1.5%;利潤總額累計301.97億元,同比減少7.1%。主營業務收入與利潤總額同比降幅逐月收窄,從單月經濟數據來看,4月份開始,行業當月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總額已超過去年同期水平。1-8月,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總額止降回升雙雙實現同比增長;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重點產品當月產量繼續保持同比增長走勢,其中混凝土排水管、混凝土壓力管及混凝土預制樁當月產量增速達到兩位數。大部分產品1-8月累計產量同比降幅繼續收窄,混凝土預制樁累計產量基本達到去年同期水平;混凝土壓力管累計產量已實現微幅同比增長。8月份,規模以上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累計10456.27億元,比去年同期數增長0.7%;利潤總額累計479.24億元,比去年同期數增長0.73%。
服務“雙循環” 在遭遇了新冠疫情的突襲并有效防控后,決策層依據世界經濟現狀與發展趨勢,做出經濟“雙循環”的戰略布局。這對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產業既是動力亦是考驗。我們已經看到,在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建筑業、房地產業投資持續改善,其中房地產業上半年投資實現0.6%的增長背景下,基礎設施領域中鐵路運輸業、道路運輸業及水利管理業投資也都實現了增長,這些都有效拉動了混凝土與水泥制品需求。同時,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為行業開拓了國際化發展空間。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產業鏈正由縱向整合向產業相關多元化發展、由單一材料制造商向產業集成服務商發展、由注重開發國內市場向“走出去”國際化發展邁進。
我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的發展趨勢完全符合國家“雙循環”的發展戰略。我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擁有完整且高效的產業鏈,這是全行業服務國家“雙循環”戰略的基礎。我們不僅在原材料開發、生產制造、市場營銷方面擁有產業優勢,而且在物流、機械裝備、智能軟件開發、標準制定、質量檢測以及產業展會方面不斷取得新進步。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具有中國混凝土行業創新發展“風向標”之稱的“2020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大會”和“2020中國混凝土展”將于12月初在江蘇南京隆重舉行。這是疫情爆發以來,全球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首次且是規模很大的行業聚會。在這個巨大的信息平臺上,優秀成果的展示、行業信息的交流、發展思維的碰撞都會為全行業進入“雙循環”發展軌道提供得天獨厚的服務。
提速新業態 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產業的新技術、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正在大量涌現。信息技術、先進制造業、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節能技術、綠色、智能、環保等等正在加速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跟上這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是全行業的使命和責任。將對行業產生重大影響的技術創新和一旦突破將顛覆行業現狀的技術,其中對行業將產生重大影響的技術創新包括大數據、云計算、信息化、智能化、新材料、超高性能材料、增材制造、固廢資源綜合利用、節能減排、環境保護;一旦突破將顛覆行業現狀的技術有超高性能混凝土、強度與水化熱可調硅酸鹽水泥、混凝土與外加劑大數據平臺、規模化低成本高強輕骨料、混凝土表面改性與修補材料、裝配式建造技術與預制構件生產應用技術、模具設計與制造技術、智能自防護混凝土等等。
隨著國家對礦山資源治理不斷深入推進,大型規范骨料企業逐步替代無序開采制砂小廠,大型水泥企業依靠自身礦山資源優勢不斷整合礦山資源延伸骨料業務。2020年上半年,在社會整體需求疲軟的情況下,大型水泥、骨料-混凝土產業鏈發展企業的骨料銷售對小骨料企業的替代效應凸顯。部分企業積極對接裝配式建筑延伸混凝土預制構件業務,同時持續推動數字化轉型。新冠疫情在某種程度上成為基礎建材行業轉型升級的催化劑。從行業內上市公司表現可以看出,企業積極探索轉型升級路徑,通過延伸產業鏈、數字化轉型完善供應鏈、產業鏈,可以有效提升企業抗風險能力和盈利能力。
綠色智能化 混凝土行業具有寶貴的利廢屬性,混凝土亦是我國工業固廢與建筑垃圾資源化的很大承接產業之一。統計資料顯示,“十三五”初期,我國大宗工業固廢的年綜合利用量約近20億噸,綜合利用率達50%多。值得提出的是水泥、混凝土行業利用廢渣量已超過10億噸,同比增加10%以上。用于商品混凝土超過6億噸,總產值近5000億元。
2020年9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開始實施。
我國混凝土產業發展迅速,2019年產值突破1.5萬億元,已連續多年成為建材行業的很大產業,固廢與建筑垃圾在混凝土中應用的技術和工藝水平也取得了顯著提高。可以說,混凝土產業的快速發展為工業固廢綜合利用實現大規模消納提供了一條重要途徑。水泥混凝土作為人類使用量很大的人工材料,在我國已成為消納固體廢棄物的主要行業。尤其值得強調的是,在我國其他固體廢棄物的利用率已達70%后,建筑垃圾的資源利用率只有5%,是典型的固廢資源化“短板”,而建筑垃圾資源化的很重要消納產業依然是混凝土。隨著綠色發展成為全行業的發展共識,科學且依法納廢將成為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的光榮使命。
堅持高質量 近年來,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在高質量發展方面不斷取得新突破、新成效。一是今年克服和對沖了新冠疫情的嚴重影響,經營業績亮麗,實現主營收入與利潤雙雙同比微升。二是眾多企業在創新中不斷收獲新產品、新技術、新裝備。這些新成果新業績將在12月舉行的“2020中國混凝土展”上得到全方位的展示與檢閱。三是綠色與智能化發展正在成為行業自覺行動。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導致國內外經濟形勢更加復雜,行業發展面臨的挑戰更加艱巨,產能嚴重過剩下的市場競爭加劇、長期持續性的資源短缺等等或會因此次疫情給行業和企業帶來更深層次的沖擊與思考。當前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產業仍處于動力轉換、產業結構調整的關鍵時期,從行業長遠發展來看,仍要加快培育新市場,拓展新領域。在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格局轉變以及產業競爭態勢激烈的背景下,瞄準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加快推進產業結構的高端化和知識化,提高產業的附加值、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才能支撐產業的可持續和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