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次抹平
混凝土澆筑振搗密實后,為了保證表面的平整度,必須馬上用木抹子將表面抹平,稱為“一次抹平”。
2、二次抹壓
一次抹平后,如果不立即進行混凝土的養護措施,那么到混凝土初凝前,必須至少再抹一次,這次不只是抹平,還要“壓”,將混凝土表面抹壓密實(將混凝土內部的泌水通道、毛細管道,進行抹壓、消除掉),稱為“二次抹壓”。
二次抹壓的主要作用有3點:
1)消除混凝土的表面缺陷、混凝土內部的泌水通道(即毛細管道)及早期的塑性裂縫。
2)提高混凝土表層的密實度。
3)表層密實度提高后,減緩了混凝土內部水分遷移、蒸發的速度,提高了混凝土的抗裂能力。
3、從一次抹平到二次抹壓,是混凝土逐漸初凝的過程。
4、裂縫的形成。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只要環境相對濕度低于100%,混凝土表面就會失水,內部形成缺陷-毛細管道。這些缺陷不消除,在混凝土表面繼續失水的情況下,孔道就會進一步加深,裂縫進一步擴展,出現開裂,嚴重者會造成貫穿性裂縫,導致樓層漏水。
5、我們發現,在濕養護不夠及時、不夠充分的情況下(例如傳統濕養護),只有一次抹平而沒有二次抹壓,混凝土的開裂將很嚴重。
實施二次抹壓后,開裂程度大大減輕。因此,除非實施即時養護,使混凝土表面不能生成失水缺陷,否則二次抹壓工藝是必須的。
6、傳統的抹刀手工抹壓。
在二次抹壓工藝中,現在往往習慣于抹刀手工抹壓,不僅效率低,力度也不夠,當缺陷由表及里發展較深時,將很難消除。
7、圓盤式抹光機。
二次抹壓最好采用圓盤式抹光機,消除表面缺陷(及混凝土內部的泌水通道)與密實表層的作用比抹刀好,效率也高。
8、二次抹壓后,必須立即對混凝土進行充分的濕養護,以避免混凝土再次失水。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混凝土早期水化良好,提高硬化混凝土的質量,為混凝土耐久性的提高打下早期質量基礎。
做了二次抹面不一定沒裂縫
現在人工抹面已經跟不上澆筑和凝結的速度了。機械抹的話早磨浮漿太多;等抹機可以上去,如果暴曬大風的話,面層就已經出現失水通道了。
二次抹面后再蓋膜的話第一是水份不夠薄膜貼附,第二是腳印難以修復。振實拖平后覆蓋薄膜,經過無數工地的測試及后期的連續泡水,看到沒有滲透。不能夠等初凝后再覆蓋。
二次抹面總會出現在初凝后。初凝前人工抹面,初凝時也會出現沉陷的。不二次抹面,振實后拖平覆蓋薄膜就算初凝時有沉陷也會少很多,有也只是收縮沉陷,并不會裂下去,也不至于滲水。
澆筑時插立式震搗,再隔開點時間再平板式,再整平尺再同時覆蓋薄膜,三步一起可以免去二次抹面,沒有問題。
初凝后的水份不足薄膜吸附,覆蓋后也容易被風飛起,早掀或覆蓋時間不足早飛起一樣會裂。
按規范要求覆蓋薄膜養護,不蓋裂了大都是早期養護不足水份流失過快造成。
在初凝至終凝過程中,少失水少開裂。
混凝土從攪拌完成到施工澆筑完成(或初凝前)為塑性階段?;炷翝沧⒑?,在塑性階段砂石骨料下沉,水向上遷移(泌水)。因鋼筋、石的阻礙可導致出現塑性裂縫。塑性裂縫可以通過二次振搗、二次抹壓收面修復。
有砼行提出板面混凝土滯后振搗方式減少板面開裂,即將梁振搗密實,板面混凝土在人工找平后滯方,讓混凝土自然沉降,并泌出部分水份,待混凝土坍落度在10左右時再拖平板振動器振搗(同時在梁部上面加強振搗)。這樣混凝土勻質性會更好,振搗完成后及時收面并灑水養護或覆膜養護。不讓板面失水,可以極大減少板面開裂。
注:混凝土澆注前模板應保持濕潤狀態。
控制好混凝土塑性階段澆注、振搗、收面壓實,減少混凝土塑性沉降產生的缺陷及裂縫。混凝土進入第二階段,混凝土初凝到終凝階段。
混凝土初凝到終凝時間基本上在45分鐘左右。水泥開始水化形成CSH凝膠形成強度,由于早期強度低,抗拉強度更低。保證混凝土收縮值越小越好(混凝土抗拉強度只有抗壓強度1/6~1/10)。這時混凝土收縮主要體現在混凝土內部毛細孔孔徑的收縮。由于毛細孔失水,毛細孔內部水由平液面變成凹液,從而形成內部張力,拉功毛細孔孔徑變小,大量毛細孔孔徑變小,使得混凝土整體產生收縮應力。當收縮應力大于混凝土自身抗拉強度時,混凝土變會產生裂縫以釋放收縮應力以達到自身平衡。
現在機械化施工水平高,一個板面混凝土1~2小時澆注完,而板面混凝土硬化面積大,初凝至終凝階段控制毛細孔內水分蒸發遷移是控制板面混凝土重要手段,沒有其他。所謂的高性能混凝土控制不好一樣裂。這個階段保水保濕是最最關鍵。
商品混凝土(預拌混凝土)不僅僅是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是過程管理,省力別省功。在地球上,永遠遵守能量守恒定律。
在初凝至終凝過程中,少失水,少開裂。